红塔区新闻网
  1. 首页
  2. 专题
  3. 打赢脱贫攻坚战
  4. 正文

抗浪鱼“住”进山疙瘩 山区农民走上致富路

发布时间:2019-01-03 08:57:16

本网讯 抗浪鱼一直都是抚仙湖独有的珍稀土著鱼,在澄江县海口镇永和村委会,部分村民就把抗浪鱼这一珍稀物种搬了“家”,不仅把澄江的土著鱼种--抗浪鱼人工养殖了出来,还通过氧气包装将鱼销售到了各地。给山区农民创造出了一条致富路,接下来就跟着记者镜头去一探究竟。

李正芳是永和村委会里的种养殖示范户,这不,一大早,李师傅就忙开了,来到鱼池处喂鱼食、捞青苔。他告诉记者,自己每半个月就要下塘清理一次,为的只是鱼儿们有个相对干净、舒服的“家”。看看鱼塘里一群群鲜肥的抗浪鱼就知道他所下的深功夫。

抗浪鱼是抚仙湖的特有经济鱼类,曾经濒临灭绝。虽然,随着抚仙湖保护治理力度的持续加大,以及抗浪鱼增殖放流行动和民间保护野生抗浪鱼种群工作的开展,抚仙湖里的抗浪鱼种群数量有了一定提升。但野生鱼数量太少,慕名而来的游客需求却不段增长。永和村委会的抗浪鱼养殖户们就充分利用地处南盘江河谷地带、丰富的龙潭水资源优势,实践起了人工养殖抗浪鱼这个新法子。

以前的永和村委会是澄江县出了名“路难行”山区,距离县城远、道路崎岖。从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永和村委会第一件事情就是修路,路修好了,抗浪鱼就能送得出去买了。现在,随着永和抗浪鱼在市场上的走俏,包装方式也是独具一格。记者在采访时正巧遇到一客户电话订鱼,我们也看到了外销抗浪鱼的独特包装方式。

接到电话后,刘师傅忙开了,先用渔网打捞抗浪鱼,然后细心的用清洗干净的小网兜把鱼捞进装着水的一次性袋子里,称水、放鱼、供氧、打结等一系列看似复杂的动作,刘师傅不到二十分钟就完成了。随后,刘师傅抱着包装好的抗浪鱼就出发送鱼去了。

永和村委会主任李志超告诉记者,“养鱼我们是认真的,贫困村民增收致富我们也绝不含糊”。从2014年建档以后,大家一直在探寻脱贫的法子,现在抗浪鱼养殖已经初具规模。今后,村委会将完善养殖技术,将山区养殖抗浪鱼这一品牌做大做响。

今后,永和村委会还将努力探索经济转型发展的新路子,带领贫困村民积极发展抗浪鱼养殖等特色种养殖,拓宽他们的增收路子,助贫困户脱贫致富。(通讯员刘琦 保颖)

编辑:澄江编辑   审核: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