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4-23 14:24:55
海口镇位于澄江县东南部,辖四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村,全镇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镇内除彝族外,大多是清末民初从东川一带搬迁而来的,故称趱家人。
海口镇位于澄江县东南部,镇政府所在地距县城23公里,东面和宜良县竹山乡隔江相望,南邻华宁县青龙镇,西面与九村镇、右所镇相连,北临抚仙湖,东西宽7.5公里,南北长19.5公里,有湖岸线8公里,辖4个村委会、39个村民小组、41个自然村。总户数2916户,总人口11106人,其中彝族2252人,苗族265人,占全镇总人口的21%和2.3%,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08人,全镇总面积102.7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1524亩,其中水田1926亩,山地8598亩,境内最高海拔2183米,最低海拔1328米,为全县海拔最低点。海口镇除海口小三角洲外均是山区,境内山峰起伏、沟壑纵横、连绵不断,阶梯状地貌东低北高,形成了冷凉山区、和温热河谷的立体气候,山岭上森林茂密复盖较好,全镇气候及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境内有清水河和南盘江绕境而过,澂华公路沿湖通过,是连接澄江、华宁、江川的主要通道。山区水利条件较差,稻谷以永和、海口为主,山区以种植旱地作物为主。主产包谷、小麦、荞子、豆类、烤烟、菜子为主,松园、新村发展了柑桔产业,海口、新村发展了蔬菜种植,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
海口村委会:半山半坝半湖区,位于海口镇南部,东南与松园村委会和华宁青龙镇接壤,西濒抚仙湖,北与右所镇小湾村委会相连,有温泉和良好的旅游资源和投资环境,人口3856人,耕地2400亩,村委会驻地海口集镇,辖海口、蒿枝箐,苦子箐、大山、下红坡、上红坡、小陷塘、官庄、大桥、矣马村、热水塘11个自然村。
松园村委会:山区,位于海口镇东面,地处海口镇中部,东面和华宁青龙镇隔河相望,西南面接海口村委会,北面连新村村委会及永和村委会,有耕地4709亩、人口797户2957人,其中彝族2252人、苗族265人、汉族440人,是全县唯一的多民族村委会。是海口镇汉、彝、苗族聚居地区,村委会驻地草格村,下辖石龙、松子园、大塘子、草格村、水箐、山头、打营盘、海口河、关地、石门十个自然村。海口河属温热河谷区,为全县海拔最低点。
新村村委会:山区,位于海口镇北面,东面和永和相连,南面与松元接壤,西北与右所镇相邻,人口2020人,耕地2960亩,村委会驻地新村,下辖新村、啰哩山、罗家松园、羊厩、马桑塘、花山、三岔箐、大松园、马场、浑水塘、谷堆山、大陷塘12个自然村。
永和村委会:山区,位于海口镇东面,东与宜良县竹山乡隔江相望,南与松园村委会接壤,西与新村村委会相连,北与九村镇毗邻。属于南盘江流域温热河谷区,人口1519人,耕地1268。7亩,村委会驻地永和,下辖永和、桃园、罗碧、永和小村、外浪塘、水尾、甸朵、黄梨山8个自然村。
2009年,全镇(乡)总人口11354人,其中男5532 人,女5440人;少数民族人口2972人,占总人口的 4.2 %。人口自然增长率 4.97 ‰。农村劳动力7587人,其中从事第二、三产业的678人,占总劳动力的 16.7 %。
2009年末,全镇(乡)有耕地 10383.34 亩,复种指数333%。全年粮食总产4520.3万 吨,比上年增(减)3%;油料 种植3754.64亩,比上年减4.9%。农业人口人均产粮2.42 千克。年末,生猪存栏8 272 头,比上减10、3 %;肥猪出栏6639头,比上年减12.5%。大牲畜存栏2268 头,比上年减12%。水产品产量180吨,比上年减4.6 %。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808 万元,水利化程度80 %。
2009年有个私企业53个,比上年增15个,从业人员 108人,比上年增3.5%;企业总收入2450万元,比上年增35%;实现税利60.9万元,比上年增13.31%。
2009年,全镇(乡)农村社会总产值(现价)13984 万元,比上年增1478.2%。工农业总产值(现价)8804万元,比上年增313.08%,其中,工业总产值1111 万元,比上年增 19.9 %;农业总产值7693 万元,比上年增 16.95%。农村经济总收入7693 万元,比上年增 16.95%;农民人均纯收入 5496 元,比上年增1.5%。
2009年,全镇(乡)财政收入649.587万元,比上年减199.68 %;财政支出312.6971 万元,比上年减19.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 780万元,比上年减422%;人均储蓄存款余额 6869 元,比上年减5.3%。
镇(乡)党委书记郭恩达,人大主席付铭,镇(乡)长 王建春。
编辑:高雪 审核: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