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新闻网
  1. 首页
  2. 专题
  3. 打赢脱贫攻坚战
  4. 正文

张富:七年坚守只为乡亲们早日脱贫致富

发布时间:2020-05-28 09:32:42

“今年我推广山窝鸡、山窝蛋,下半年可上市!”今年“五一”假期收假当天,张富在澄江市一个微信群里发布了他的新项目计划。

张富要推广的山窝鸡是一种引自楚雄的土鸡,在山间林下放养,能产绿壳蛋。

“蛋好,鸡不肥,一只仅1.5公斤至2公斤,但肉质好,特香!”他说。

“咋卖?”“城里给有售货点?”张富“吊足胃口”的推介,引来群友连连追问。

乍一看,以为张富是个商人,其实他是在为永和村的养殖户打广告。

今年是张富驻村的第七个年头了。七年间,他先后驻过澄江市海口镇松元村、永和村,他想在驻村期间为乡亲们多办事。

中午时分,浓浓的中药味弥漫在张富位于永和村委会的宿舍里,又该喝药了。

两年前的一天,他偶感不适,去医院一检查,被诊断为肺炎引发的血压、血脂异常。医生下了病危通知书,要他立马住院。半个月后,他重返岗位,边工作边喝中医调养身体。

回想住院之前的一年,也就是2017年,正是脱贫攻坚任务最为繁重之时,他白天跑工程项目,入户做群众思想工作,晚上加班整理扶贫档案、资料,经常熬通宵,凌晨两点前睡觉都算早的。这一年,他和村组干部一道向上争取资金和项目,为贫困村摘帽、贫困户全面脱贫打基础。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投入资金1500万元,大干基础设施建设。罗碧小组地质灾害易地扶贫搬迁是最难啃的骨头,通过做群众思想工作,由党员带头,半个月内22冢坟墓迁入公墓,清理60余万株苗木,如期交出了土地,使搬迁项目得以推进。

2017年元宵节刚过,2月13日一早,天还没亮,张富走马上任永和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尽管来之前做了“功课”,但面对新的工作环境,该怎样尽快进入角色、开展好工作,他心里还是感到忐忑不安。于是他一面向村里的干部学习,一面进村入户走访调查。

永和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建于半山陡坡之上,交通不便,有的农户土地较少,部分山地靠天吃饭。经各级党委、政府多年的支持和发展,村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人都富了起来,但仍有部分家庭贫困,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缺土地、家庭成员有大病、子女入学困难等,且缺乏行之有效的增收途径和实力。

该怎么干,才能尽快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张富辗转反侧,有了初步的思考: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团结党员干部,抓实党建助推全村扶贫工作的开展。二是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引导扩大抗浪鱼养殖,发展菜豌豆、韭菜种植,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在已建成的抗浪鱼庄基础上,寻找出路,再上项目。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从道路和水利项目建设上多渠道争取上级资金、政策支持,争取早日解决山地用水难问题。五是开展村容村貌整治,为村民创造舒适卫生的居住环境。

知难行易。方向对了,思路清晰了,执行起来,哪怕过程漫长而艰辛,但每天都在改变,一年一大变。

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永和村79户建档立卡户,张富通过多次走访,每家的情况都摸得一清二楚。他针对各家的实际情况,给他们出主意,在摒弃“等靠要”思想、发展生产、培养孩子等方面,与他们交心谈心,有时甚至直接批评。

2017年底,永和村实现整村脱贫,2018年实现全村人口脱贫目标,2019年稳固推进。而今,烤烟、韭菜、菜豌豆、抗浪鱼已发展成为支撑永和村脱贫致富的四大支柱产业,仅韭菜一项就为村里带来人均约19000元的收入。每次路过田间地头,张富总喜欢看看庄稼长得好不好,引导乡亲们用农家肥和腐熟的松毛种植韭菜。“这样种出的韭菜又嫩又绿,品质好,土地不会板结。”他说,“2017年以前,全村种植韭菜800亩,今年要增加到1500亩。”

无论是行走在乡间道路上还是赶集偶遇,村民们都会像亲戚一样和他打招呼、拉家常。

“自己真心对人家,人家也会感恩。”这几年亲身参与脱贫攻坚工作,张富深有感触地说,“看着路变宽了、村庄变美、群众增收,非常欣慰!”(玉溪日报全媒体记者 蒋跃)

编辑:刘玉霞   审核: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