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5-09 11:19:07
近年来,澄江市在调整优化抚仙湖种植业结构的基础上,推进绿色生态生产方式,改造提升蓝莓全基质无土栽培,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提升产业生态、经济效益。
走进澄江市云岭蓝莓基地,整齐摆放的蓝莓盆栽排连成片,蔚为壮观。仔细一看,每个盆内装有泥炭、椰糠、珍珠岩混合而成的基质土,连接4个脉冲式滴灌滴头,滴头的另一端连接着整个基地灌溉系统的“智能大脑”,即水肥智能控制室。控制室内设有操作台和水肥罐,基地工人只需在水肥一体化施肥机上设置好水肥流速和流量等,按规定打开按钮,几个人就可以完成上百亩蓝莓基地的灌溉工作,达到精准施肥。
澄江市云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管理人员邓金才告诉记者,这套水肥一体化系统,灌溉用水要经过砂石过滤器,过滤之后进入浇灌水池,让它达到我们浇灌所要求的水质,然后经过水泵,结合水肥机一起送到田里面,送到每个盆里面。
澄江市云岭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云坤说,平时如果没有这套系统,可能常年四季要有七八十个人,才能解决这些浇灌问题,现在他们基本四五个人就能解决了。
张云坤介绍,去年他们公司投资1400万元,引进全基质无土栽培,种植蓝莓240亩,主要品种为优瑞卡、珠宝和春高。由于基质栽培水肥接收集中,不仅节水省肥,产出的蓝莓更是个头大、挂果率高,果品质量好,深受市场欢迎,最高价格可以卖到260元每公斤,旺果期每公斤均价也能卖到110元左右。旺果大量上市时,像这种新品种,它的产量第一年达到800公斤一亩,估计今年会更好,会达到每亩2吨左右,产值预计下来一亩可能达到8万元。
为深入推进绿色种植,该基地还建设完善了肥水收集系统,实现基地农业尾水全收集全处理全应用。
张云坤说,他们现在做了一个工程,也就是灌溉残留的肥水回收,重新利用。在下面建了一个收集池,下雨以后或者有残留物,顺着沟道流下去,进入收集池,他们再从收集池收集回来以后循环利用。
澄江市种植业综合服务管理中心主任郭斌说,通过水肥一体化,管道输送到田间,减少了农田对抚仙湖的排放压力,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的污染源,提高了水肥的回收利用率。
据悉,为有效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流域生态环境,近年来澄江市按照“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方针,加快调整优化抚仙湖种植业结构,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和生态保育型作物。抚仙湖流域内除了种植1.61万亩烤烟、4000亩水稻和1万亩的玉米制种等,还将改造提升0.3万亩现有蓝莓全基质无土栽培。目前澄江市实现蓝莓基质栽培共6家,总面积近400亩。通过全面推进绿色、有机、高效农业种植,与传统蔬菜种植相比,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高度统一。
记 者:耿钰 张婷
编辑:澄江编辑 审核: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