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区新闻网
  1. 首页
  2. 文旅
  3. 正文

央视重播!3月19日9:30分,澄江这个纪录片......

发布时间:2023-03-17 10:14:32

3月19日9:30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指导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统筹

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出品

中共玉溪市委宣传部协拍的大型纪录片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

第三十五集《天书密语——澄江化石地》

在央视中文国际频道CCTV—4重播

再次将澄江市这个因特殊而典型的

地质构造而闻名的小城

通过化石这部“天书”带给世人的密语

展现在观众面前

微信图片_20230317092943

云南省澄江县,因特殊而典型的地质构造而闻名,自18世纪以来陆续有人发现了不同种类的化石标本,吸引着更多科研学者前来勘察研究。

1984年6月,一名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科研人员侯先光,来到澄江地区,带着一名雇来的工人,一起寻找和采挖化石标本。

7月1日,侯先光冒雨走进了抚仙湖东岸的帽天山开启工作。随着他手中所持的地质锤不断叮当劈凿,一块栩栩如生的化石闪现他眼前,这是一个从未见过的、保留了罕见的软躯体构造的生物化石,宛若一个鲜活的动物在雨后的泥地里跑。

微信图片_20230317092957

动物身体最坚硬的部分,诸如骨骼或者外骨骼最容易被保存成化石,所以我们以往见到的化石,大多是一副石化的骨骼残片。而动物身上非常柔软的软组织,像是神经系统比如眼睛、大脑极易发生腐烂和降解。侯先光发现的澄江化石却能够把这些特别不容易被保存成化石的结构很精美地保存了下来。

随着越来越多的化石被发掘出来,一个淹没在风沙中的远古动物世界呈现在科学家的视野中。时间在秘而不宣中酝酿着更为重大的创举。1987年4月17日,以侯先光、陈钧远为代表的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宣布了一条震惊中外的消息:

2012年7月1日,在圣彼得堡召开的第3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澄江化石群作出了中肯的评价,评审认为:澄江化石地是距今5.18亿年前寒武纪早期,地球上生命快速多样化的见证。其多样化的地质证据,代表了化石遗迹保存的最高质量。随后宣布,澄江化石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功申报为世界自然遗产。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00

除了珍贵的化石,澄江当地还有一种珍贵的宝藏——磷矿,彰显着大自然对澄江格外的偏爱与厚赐。

磷,是人体中最神秘的矿物元素,几乎每一项包含化学变化的生理活动都有磷的参与。科学研究发现,寒武纪时发生过两次沉积成磷的时间,恰好与两次生命大爆发时间对应。玄妙的共生关系,让它们的命运轨迹自产生便纠结在一起。 

在地质历史上,有了磷元素的富集以后才有了生命大爆发。在地层构造上磷矿处于化石层的下面,要挖磷矿就需要首先把上面的化石层挖开,化石就保护不了。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04

1996年,刚刚25岁的陈爱林,从南京大学古生物专业毕业,满怀憧憬地走进澄江,成为为数不多的化石管理人员之一。科班出身的陈爱林准备在这座蜚声国际的化石宝库中大展宏图,而现实却让他大跌眼镜:这些闻名世界的化石瑰宝,就在县文化馆一个不起眼的角落中几只黑乎乎的铁皮柜子里,被随意摆放着,很多标签还贴错了。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08

人们对化石没有足够认识、工作环境简陋还在其次,陈爱林面临的最为严峻的问题,是化石保护与磷矿开采之间的天然矛盾。保护化石,势必要关停大多数磷矿企业,而这个产业,是老百姓祖辈的饭碗和县里的财政支柱。

当时澄江县的财政总收入在14亿左右,磷化工产业占到GDP总量的70%,高的时候到80%。磷化工是澄江经济的支柱,也是老百姓生存的命脉。

随着澄江化石地被划为云南省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一步步实施了越来越严格的保护措施。澄江化石委负责人陈爱林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不断遭到磷矿老板的威胁、承受着亲朋好友的不理解。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12

陈爱林一边走村串户,做群众的科普与思想工作,一面连夜写作,在各个报纸杂志上投稿,让更多的人能了解澄江化石的科学价值,呼吁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关注和保护化石。

2004年,在云南省政府对澄江化石地磷矿下发全面停采禁令,澄江政府迅速响应指示,仅用一周的时间,便对帽天山周边储量达7600万吨、市场价值约167亿元的14个磷矿采点实施了全面关停禁采。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17

同时,在当地政府部门多番论证下,由澄江化石委牵头,开启了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步伐。2012年,澄江化石地成功通过评审,晋身为亚洲唯一,全球仅有三个的化石类世界自然遗产。此时,41岁的陈爱林须发皆白。而澄江,多了一张闪光的名片。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21

2020年8月10日,澄江化石地自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博物馆通过技术手段复原了寒武纪海底世界,复原了化石生物的原型。以声、色、光的生动演绎,让我们得以一睹5亿年前远古海洋的真容,能够看到这些已然凝固在岩层中的生命,曾经美妙游弋的鲜活姿态。

生命的爆发,与科技的创想,在声光交错中,构成一场壮丽恢弘的视觉盛宴。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24

1984年7月1日,在中国云南抚仙湖畔帽天山发现的澄江动物化石群,形成于距今5.18亿年的寒武纪,其化石之精美、门类之众多,为世界近代古生物研究史上所罕见,南京古生物研究所将之命名为“澄江动物群”。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28

1989年,在美国召开的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中国展出的澄江化石引起了世界古生物界的强震。1991年,美国《纽约时报》刊登了一则消息:中国澄江动物群的发现,是本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经统计,在澄江发现的动物化石共计20个门、280个物种,几乎涵盖了现生动物所有门类的代表。而其呈爆发式突然出现在地层中的现象,指向了生物进化史上的另一个重大悬案——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微信图片_20230317093032

《人类的记忆——中国的世界遗产》纪录片

将一一为你解密以下问题

澄江化石地的发现为何被《纽约时报》

称为“二十世纪最惊人的发现之一”?

澄江化石动物群中的昆明鱼

为何被古生物界誉为“天下第一鱼”?

它与人类的由来有着什么联系

......

3月19日9:30

大家一定要准时观看

来源:“CCTV4”微信公众号

编辑:澄江编辑   审核: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