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4-30 16:10:44
说起雕塑技艺,玉溪地区热爱雕塑艺术的群众必定脱口而出一个远近闻名的名字——付云龙。
从业近30年,付云龙传承祖辈留下的雕塑技艺,在他的竹刀下,一件雕塑作品就能记录一个故事。时间更迭,岁月轮转,不变的是他的匠心与坚守。
走进“付云龙技能大师工作室”,形态各异的雕塑映入眼帘,其中,一件名为《中华一家人 共进一道门》的石雕作品格外引人注目。在一扇精美的特制木门上,56个民族112个汉白玉石雕人物头像栩栩如生。付云龙告诉记者,这件作品从2018年开始雕刻,历时4年于2022年完工,该作品5.6米的高度象征56个民族,4.9米的宽度象征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雕刻艺人付云龙说:“这组石雕作品是想体现中华56个民族一家亲的美好愿望、美好期盼。有一句谚语:不是一家人,不进一道门,恰好用‘一家人一道门’这个主题来呈现中华56个民族一家亲的共同愿望。”
出身工匠世家的付云龙自幼便开始跟随父亲学习石雕的基本技艺,30多年来一直从事石雕和泥塑作品创作。2014年,付云龙被认定为石雕技艺“玉溪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先后荣获“玉溪市优秀民族民间工艺师”“第一届云岭技能大师”“云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等称号。
“雕刻石雕是传承我父亲的技艺,从小就耳濡目染,接受熏陶,到我们逐渐长大,对石雕的创作灵感就取材于天然的石头,对它天然的造型看出来是什么形状,就可以雕刻出作品赋予它生命。”雕刻艺人付云龙说。
付云龙的雕塑作品大多模拟自然生物各种生动的形态,创作题材多来源于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抚仙湖周边的文化元素,《车水捕鱼》《界鱼石》等作品展现了抚仙湖边古老的渔文化,《奇虾》《怪诞虫》等作品则把帽天山生物多样性表现得惟妙惟肖。从泥塑到石雕,不论是雕塑材料的多样性,还是作品的题材构思都不拘一格,极具想象力。在端详一件件作品中,会被这种细致和生动所带来的震撼折服,而这种折服,正来自纯粹的匠人之心。除了匠心,付云龙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守。闲谈中,满满可见他对雕刻艺术的无尽热爱。
雕刻艺人 付云龙:“要放弃的时候,就想着重新来,重新雕刻,不计成本的干好。实际上这也是提升了自己的技能。在创作当中,也会出现雕刻好的作品,但是石头有裂纹,或者雕过头、雕废了这种情况,就只能不要了,当作是尝试。作为一个技能工匠,要有这个恒心毅力,敢于挑战这些问题。”
非遗传承不仅需要老一辈匠人的执着坚守,也需要年轻后备力量的融入。多年来,付云龙坚持收徒传艺,如今,付云龙的工作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前来学艺,付云龙也将这份匠心传承下去。悉心地指导、耐心地教授,师徒携手的美好画面,让人为之动容。
在付云龙的所有雕刻作品中,最吸引记者的是一件名为“虎将无犬孙”的雕塑,一位腿脚不便但精神矍铄的老红军,一个蹒跚学步且努力执着的孩童,无不寄托着付云龙对后辈的希望,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期待。这份美好的期许,正如这件作品传递出的暖意一般,源源不断汇入匠人们的血脉中,生生不息。
记者:董乙泽 白义泽
编辑:澄江编辑 审核:陈超